浅说云南兴义贝丘遗址
兴义遗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杨广镇兴义村,地处杞麓湖沿岸一座半独立山体的南部坡脚地带,面积约5.2万平方米,包含大量螺蛳壳堆积的贝丘遗址。
从通海县城前往兴义村,公路边是大片农田,西边就是波光粼粼的杞麓湖。
仔细观察,能够发现路边和田野里的土壤中,夹杂了不少螺蛳壳。当地人早已对处处可见的大量螺蛳壳习以为常,他们认为这里很多年前可能是湖水淹没的地方。
兴义村的高地上是兴义小学,这片高地几乎完全是由螺蛳壳混杂着土壤形成的,就连附近老房子的土墙上也能发现夹杂着螺蛳壳。
“2015年6月,学校扩建时挖掘到了8米5发现了一个造型奇特的陶罐;在9米的位置,又发现了高度钙化的人骨骸。”兴义小学校长李宏回忆,随即便报告了文物管理部门。
同年9月,经文物局批准,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玉溪市文物管理所、通海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兴义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。鉴于遗址对于构建滇中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的重要价值,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玉溪市文物管理所、通海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遗址展开发掘,清理9×9米、9×8米探方两个,共190㎡。
兴义遗址航拍照片
此次考古挖掘清理了37个文化层、47个活动面,共发现房屋18座、墓葬24座(其中瓮棺葬4座)、灰坑6座、灰堆10处、道路4条、沟2条、护墙1道,出土陶器、石器、骨器、青铜器等可初步编号标本器物1460余件,采集各类样品600余份。
两个毗邻的探方四周被铁栏杆围住,里面的探方四壁被近10米长的钢架固定住,并将探方四壁划分成无数小网格,有一个探方深度有9.4米,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深度贝丘遗址。
d
1号探方 中新网刘冉阳摄
2号探方东壁
站在9米多深的探方旁,可以看到坑壁剖面上一层层螺蛳壳堆积用白线区分开来,上面还悬挂着写着数字编号的塑料牌。
不同于一般的遗址,螺蛳壳堆积含土量少,松散易垮塌,平剖面难以处理,发掘难度大,因而采用了钢架钢网支撑与水玻璃浇筑加固相结合等方式。同时在探方上搭建防雨棚,周围铺设排水沟及筛洗工作场地,并安设起吊机,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“这就是一本历史书,每个地层都是一页。”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主任朱忠华说,“这些螺蛳壳并非自然湖泊沉积,而是古人采集回来食用后废弃的。螺蛳壳顶部都被掰掉,正是被食用后留下的痕迹。”
这些螺蛳是世界濒危物种、稀有的光肋螺蛳,为云南高原湖泊特有品种,曾遍布杞麓湖、星云湖、异龙湖、大屯海等湖泊,如今因环境污染已很难见到活体。
发现过去生活居住的痕迹,其中房址种类较多,有半地穴式、地面式、干栏式、亭棚式等。在房屋周围多发现有活动面、道路、灰堆等遗迹。
活动面经人为处理,在螺蛳壳堆积层上铺垫有螺蛳壳尾巴、螺蛳壳碎末,螺蛳壳碎末上再铺垫灰土,土层上局部还有黑灰及陶片等。道路均采用灰土及螺蛳壳碎末铺垫,经踩踏后变得较为紧密,有一定硬度。
兴义类型T1活动面
除此之外,还发现了四枚穿孔海贝。经鉴定属于宝螺科货贝属,产于热带、亚热带暖海区域,分布于热带印度洋、太平洋,海南及台湾北部、东部。
M8出土海贝
科学家表示海贝的出现意味着4000年前这里就已经开始贸易往来,“展现了4000年前的杞麓湖区域与外界的沟通联系,这里很可能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。”
考古发掘基本结束,工作已经开始转入整理、拼对和编号,但仍有许多谜题待解。
本文图文来源于中新网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网、360文库、文博中国、旭东词典等。
一切皆有可能,“银色贝壳”的“传说”
于家堡站,地处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北端,站房主体结构为地上1层、地下3层,车场总规模为3台6线,与城市轨道交通及公共交通无缝衔接,是集运输生产、旅客服务、市政配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站,乘客可实现地铁、公交和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换乘。
查看更多一切皆有可能,“银色贝壳”的“传说”
于家堡站,地处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北端,站房主体结构为地上1层、地下3层,车场总规模为3台6线,与城市轨道交通及公共交通无缝衔接,是集运输生产、旅客服务、市政配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站,乘客可实现地铁、公交和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换乘。
查看更多千年蚝乡的江氏大宗祠
江氏大宗祠位于沙井步涌,穿过陈旧的街道与小巷,江氏大宗祠赫然入目。尽管已有八九百年历史,由于后人积极地维护,宗祠却没有任何破败的景象,反而以独特的样貌屹立于世人眼前。
查看更多千年蚝乡的江氏大宗祠
江氏大宗祠位于沙井步涌,穿过陈旧的街道与小巷,江氏大宗祠赫然入目。尽管已有八九百年历史,由于后人积极地维护,宗祠却没有任何破败的景象,反而以独特的样貌屹立于世人眼前。
查看更多